主题

听众

57

积分

注册会员

升级   4.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5:4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传统社会,政府只到县一级,里、甲长只是州县委派人员。他们按田亩或人口收取租税,其他事情全由乡绅和居民中之智者能人自行协商解决。
    “仁义礼智信”乃中华儒家道德根本。在乡土自治社会生活中,往往生出了许多如义仓、义渡、义产、义磨等等带义字的词语。自古以来的中国传统社会,在“仁义”价值观的主导下,社会伦理常披上了一层层温情的轻纱。过去,政府职能没现在这么强健,公共生活设施均由社会筹办,然后公共享有,崇仁尚义也是当时促进和谐、自我调节社会平衡的济世理念。
    古巴县地方绥靖,崇仁尚义,加之境内河渠纵横,许多“义渡”便应运而生。
近代巴县“义渡”,首推清道光14年,太和乡绅廖春瀛独斥巨资,定制木船36艘,开设的长江“海棠溪义渡”。此渡定章刻石,由县署委任巴县东南两里正绅管理。抗战后,实行汽船轮渡,义渡所遗财产,还转交给了“重庆市义渡事务所”。直至蒋氏逃台前夕,望龙门上洪学巷还有“重庆市廖氏捐助教养事业资产保管委员会”存在,后来廖氏族衰,方才告罢。
    这“义渡”不仅是交通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当年巴县马王乡亦有义绅捐购田业,雇工义务为路人摆渡。现今的大渡口区,还准备在马桑溪长江大桥北桥头古渡口筹建“义渡文化主题公园”咧。
    古镇木洞人流颇繁,兼有长江大河、五步小河及众多溪流,人们外出常常遇水拦路,为跨河溪,除木桥石桥外,较大的渡口还有六处:
    一为“小河边”(镇中过五步河至水口,此乃西大路之端)。
    二为“菜坝”(镇中过五步河口至中坝)。
    三为“五家渡”(涧上垭口街过五步河至水口)。
    四为“豚溪口”(内渡:木洞境过豚溪下双河、外渡:过苏家浩至中江寺)。
    五为“堰溪口”(白龙沱下过内浩至现桃花岛,此渡水枯即收)。
    六为“沙溪口”(木洞码头过大江至江北县五宝沙溪口)。
    以上各渡规模各异,“沙溪口”跨县不议,前五处均为“义渡”。其中“小河边”“五家渡”“豚溪口内渡” 枯水时搭浮桥或“纤引”,汛期则需艄桨助推。
    木洞五处义渡始于何时已典籍难考,然椐笔者祖上告之:“菜坝”由商会措办,“五家渡”由垭口街林茂祥、林盛祥兄弟与水口乡绅王春山领头筹资,“豚溪口”“堰溪口”则由何氏宗族负责运作。
    “小河边”义渡为木洞去重庆要津,早年岸上几家幺店子外路分两支,一往栋青庙,一往广阳坝,三岔路口名曰“铁碑”。当年笔者插队下乡,担粮运肥常从此经过,大抵“铁”系“铁证”之意,名曰“铁碑”,却未见有铁。“铁碑”又名“四楞碑”,记忆中到真有那么一块关于置渡修路的石碑。可惜当年生计维艰,哪有那怀古的风雅,碑上之文早忽略忘却了。后来浩劫之中,对这些前贤义举统统斥为“四旧”,士绅之后尚难活命,这颂德记事之碑自然在扫荡之列,石条也不知被谁家抬去镶了猪圈。
    “小河边”义渡历来由胡姓船工承包,最后两代父名胡海云,子称“长娃儿”,胡海云于1973年去世,“长娃儿”一直经管渡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木洞“小河边”大桥建成通车后方才搁下。
    笔者早年即认识“长娃儿”,因其义渡之劳,听说还当了一届县人大代表,然因其常在河下,乡邑之人尽呼其乳名,宗姓名讳逐被人遗忘了。依我所感,这称谓中隐隐透出着世俗的几分鄙夷,他毕竞只是“溪上摆渡一艄工”,由此可见封建社会贫富贵贱观的劣根。椐说,以往河下船工均少呼姓名,象阮小二、阮小七这样,称呼中能冠之以姓氏已算十分礼遇了。
    近日寻访到“长娃儿”时,感到他已不似当年,记忆中那挥篙点水的轻盈早已荡然不存。快届花甲的人了,一脸沧桑,只有他那一支朝暮不离的长烟竿在手中把弄,不时发散出几丝河下生涯中特有的矫健和豪鲁。
    椐“长娃儿”回忆,碑文中载有捐金名录、捐建义渡缘起及其中嘉言义行。“长娃儿”文化低,原文是说不清的了。
    他说木洞公义渡俗名“广基渡”,“广基”(音)何意无考。义渡原有地方达人所捐地租维系运行,其中,中坝渡为22担、小河边渡为24担,后提留的还有高家岩、长坪墙院等处的共34担。(担为旧时地租单位,一担即年收黄谷一担,约350斤)
    1951年后,地租不存改为政府集资。公社化后的1960年,政社合一,水口公社胜利大队与“长娃儿”之父订下合同,每月推渡工资40斤粮、10元人民币,此例执行至1980年。以后十多年便由政府有关部门按月发给补助,“小河边”大桥建成通车后,渡口荒废,“长娃儿”也成了无业游民。他一生摆渡,只会摇橹推浆,而今老而失业,上下无依,衣食也艰难起来。言至于此,“长娃儿”貌甚戚然,唯盼有观民风者察焉!
    木洞其他几处义渡情形大抵如是。现代交通替代了旧时舟车,社会转轨,世事变迁,忆昔顾今,追求新时期的社会和谐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丰盛古镇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丰盛古镇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丰盛古镇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丰盛古镇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官方新浪微博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站长QQ| 丰盛古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