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级
  1%
|
巴南区丰盛古镇离主城区68公里,这里是历史上出名的旱码头,南川、涪陵两区和这里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丰盛古镇上,仍然可见许多保存完好的清代住宅、碉楼。到丰盛古镇旅游,可以从五布或者木洞开车前往,两条路都同样是山路弯多,崎岖不平,大约都需要四十分钟的行程。
丰盛古镇最出名的是古镇三宝,丁鸭子、陈豆干以及土面。
离车站不远处,古镇路口处,一个很不起眼的老式卤菜摊,上面还撑起一把大伞,孤零零地坐落在街边,并没有悬挂招牌。笔者和上次到丰盛古镇时一样,大声向前后左右询问数声,不知道从哪里魔术一般钻出一个人来,笑嘻嘻又十分善谈,后来得知这穿夹克的中年男子和上次接待我的那位大姐是夫妻。丁鸭子的皮色看上去黯淡,没什么光泽,鸭子也不肥美。但是,这位丁鸭子第二代传人认真地告诉我,原料都是采用来自于丰盛高山上的土鸭子,每天数量不多,鸭子也没加任何赋形剂,来买的多是回头客。丁鸭子吃在嘴里,给我感觉是少油腻,淡滋润,齿鲜香,味悠长。
离开丁鸭子,往前走几分钟,在梯坎下,我在书写“生益豆干”紧锁大门的店铺处徘徊,疑惑,莫非这就是陈豆干?经过路人指点,隐约见右旁一黑幽幽的巷道里面,有一户人家,进去一看,里面摆设十分简陋,一对神态安详的古稀老者把我热情迎进屋。笔者看见客厅桌子上摆满切好整齐的小块豆腐,在里面间屋子灶台上也有一些,但数量都不多。
老翁告诉我,明天是赶场时节,这些都是用来做成豆干明天卖的。他表情严肃地说,自己家祖传的豆干用胆水点卤,熏烤采用老式技术。解放前陈豆干曾经引来过往几个省的无数食客,现在丰盛古镇已经不是物流中转地,来这里的人少了,买豆干的也少了,一块豆干卖八毛钱。
清代建筑禹王宫旁边,有丰盛现在唯一一家土面的生产作坊。土面的唯一传人,身体清瘦的邓正明一边切面一边告诉笔者,他制作土面有接近四十年的历史,见证了土面从兴旺到凋零的过程。他在叹息之余,又略感幸运地对我憨厚地笑笑说,还好,土面制作没有失传,尽管现在土面制作大都采用了机械化,赶场前一般要生产三百多斤,然后在太阳下晒干,现在和过去的土面同样是使用产自丰盛农村的小麦,不加任何添加剂。
土面看上去比普通小面黑一些,虽然不耐看,但可是货真价实哟!邓正明老伴在旁边告诉我,主城区买不到这种土面,于是笔者买了两把。回家后土面放在锅里刚下水,便全软化了,让人连连称奇,吃在嘴里,酥软清香,爽口宜人。(来源:重庆晚报 张践/大渡口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