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
  100%
|
重庆市巴南木洞镇加快了镇村工程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设立“总工办”,把好镇村小型工程建设中,最关键的“设计、预算、监理”这三关,不仅使工程质量有了保障,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可能出现的工程“猫腻”和腐败。
据介绍,木洞镇每年都有大量30万元以下的小型工程需要实施,反而在工程建设前期,“设计、预算、监理”单位的确定,成为最易出现问题和产生腐败的环节。“其原因就在于旧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木洞镇副镇长王强说,以往工程“设计、预算、监理”等前期工作,都是由镇里的相关部门进行办理,由于这些前期工作大部分属于服务类项目,每个项目本身资金较少,加上相关制度的缺失,使相关部门的干部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干部随意指定、不走程序、缺乏监管等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工程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王强说,首先是打破旧有体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总工办”,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其次,完善监察和回避制度,镇纪委全程参与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涉及相关部门的项目,其部门人员按规回避,实现各个部门间的交叉监督。这样,专门人做专业事,不仅提升了前期工作的效率,还根除了产生工程乱象的土壤,保证了工程质量。
新闻发布时间:2014.12.26 帖子来源——巴南网
|
|